日历

2025 - 2
      1
2345678
9101112131415
16171819202122
232425262728 
«» 2025 - 2 «»

存 档

日志文章


2012-11-17

古典诗词资料学习总汇之三

律诗的写作技法 RFmJQu8L  
B[bv!  
      & RNp1GR  
$3"2$Y{*  
从现在开始步入律诗的写作。我们曾经讲过,律诗首先要写好中间的对仗联。一直困扰大家的就是这个问题吧,那么律诗的中间四联该如何写?  YP+Z  
@R!,eK)  
我们把律诗第一联叫起联,第二联叫承联,第三联叫转联,第四联叫结联。那么写好承转是律诗写好的第一步。今天我们就先来讲下,律诗的承转联该如何写。 k_1;M!u  
suGV0 U=nC  
    我记的给大家讲绝句的时候,曾说过,诗根据内容来说,一般有四种表现方式,分别是写景、抒情、叙事、议论。由这四种表现方式组成绝句的16种常见布局,那么我们律诗的中间四句,也多是由这四个部分组成。 W0v \$k/A  
? hNr }t  
    其实律诗的中间四句,无外乎两种组合,一种是情(议)景,一种是叙(景)议。我们来看下今天要讲解的主题一  情景组合的承转句。我们来看下几个例子: @r\5FQ  
}Y:OP>  
钱塘湖春行  唐•白居易 0InN}w'K  
~g `Bl^IeX  
  孤山寺北贾亭西,水面初平云脚低。几处早莺争暖树,谁家新燕啄春泥? dW6[|=O  
k9f4A:Z,  
  乱花渐欲迷人眼,浅草才能没马蹄。最爱湖东行不足,绿杨阴里白沙堤。 !eJwPJz<  
|Aao8O&w  
e]#Yu VG/  
PSmL*S`-  
【诗 意】 7u G6I?Dl  
H^)+{fZRU  
 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,湖面春水刚与堤平,白云重重叠叠,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。 s1"=Js+Ep  
Y8K .?n  
 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,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。 n{}{%V6"a  
]&RG @,U\"  
 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,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。 G p {<L  
lbCCoaP  
 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,欣赏的不够 ,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白沙堤。 yf)b #<  
):]2;Gb  
U59'k6\$w  
MLI8lz*O  
      登金陵凤凰台歌  李白 Y %ZP$l`8Q  
]w@#lf  
凤凰台上凤凰游,凤去台空江自流。 PHgGOGst  
=)~%p eww  
吴宫花草埋幽径,晋代衣冠成古丘。 EI+gy`v&f  
{Qy?  
三山半落青天外,二水中分白鹭洲。 MZsf[aX.K  
@<{W3^==  
总为浮云能蔽日,长安不见使人愁。 5Mc.N["UE  
m@vxDA  
>5dOJDPuh  
V{ I  
    我们只看下中间的两联, up] 7;#o  
XtrUN',wvX  
行经华阴  崔颢 ZS,({n%u  
l R.E6&  
迢峣太华俯咸京,天外三峰削不成。 -)gY w+Ba  
2Tw9Xv?j`  
武帝祠前云欲散,仙人掌上雨初晴。 #9~S q(  
\KN 1Lz   
河山北枕秦关险,驿路西连汉畤平。 6{dm5&a  
DFj]  
借问路旁名利客,何如此处学长生。 A5/;A$Kjf  
r)gp;k7  
这个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承转第一种表现手法 承转全是在写景。 ca%m7JT  
=w t+MT'*  
几处早莺争暖树,谁家新燕啄春泥? @BI#3#8  
=l[[h  
  乱花渐欲迷人眼,浅草才能没马蹄。 I4{ZP4#j  
uNNOcHC;#  
    这两句是白诗中的承转联,也是诗中最精彩的部分。从耳中听到的,然后写到眼中看到的景物。这些景物正好串成了一副完整的画面。 F9n%D(i{FR  
b~VNtt|Y  
吴宫花草埋幽径,晋代衣冠成古丘。 p q!;' F  
GEW0("/51=  
三山半落青天外,二水中分白鹭洲。 6C[/4-#F  
p sT|[@X  
    这是李白诗中的承转联,承联写出了历史的沧桑,转联写出了山河的壮丽。用现在的话说,定格成了一副壮阔的画面。 -X6sv.  
48d&#k)  
武帝祠前云欲散,仙人掌上雨初晴。  3J0J rB  
9(iz`ho  
河山北枕秦关险,驿路西连汉畤平。 8,]iv .  
">3@n:J  
    这个是崔颢的诗中承转联,首联写远景,起句不凡,以华山之高峻和三峰的高矗天际,压倒京都之豪富,暗寓出世高于追名逐利,颔联写晴雨时的景色,这是写近景。颈联写想象中的幻景,描述华阴地势的险要和汉的形胜。这个景物描写的顺序,是由全景远景,写到近景的细节描写。 5 ?TT) C  
 g9 +b|  
    讲到这里,我们要回过头来,想下我们讲绝句的时候,讲过全篇都是写景的绝句有三个要点,写景的时候,要注意景物的顺序,还有景物的画面完整性。讲到这里,估计大家有点晕晕的吧。我们再来介绍下,律诗四联。第一联叫起联,可以因事,因景或者直接破题写来,第二联,叫承联,主要是承接第一联。第三联叫转联,可以转入主题情感的抒发,也可以继续由第二联细致描写。第四联,结尾。 ?zDZKE$;  
u~zQTc*(af  
我们李白的诗简单的讲下: @X^&O 3  
3G&l+l6wP  
登金陵凤凰台歌  李白 v }CmNw7  
@bCI  
凤凰台上凤凰游,凤去台空江自流。 "V}a\*q  
'zQdYN[2  
吴宫花草埋幽径,晋代衣冠成古丘。 =BzEkv  
")8Y9] |  
三山半落青天外,二水中分白鹭洲。 j-. 8#q  
I$#[M* F  
总为浮云能蔽日,长安不见使人愁。 HKrut^_  
Wjo _8s-M  
        第一联,直接写登凤凰台,第二联,承接,写出了凤凰台近处的景物,吴宫花草,晋代衣冠。第三联,描写了一个远景。第四联收尾,抒发了登台所产生的情感。简单的介绍,不做细致赏析。 FmuE+xU  
`\t(m  
        我们来归纳下:律诗中间两联都在写景的一种表现手法--移步换景这个是说,景物的描写根据眼中看到的景物去描写。 $yLy[YWL  
BbGa%[s  
要点: @!~0 = W  
}g&CldZDD<  
1、景物构成一副完成的图画,重点突出。动静结合。 ~jOLX-{  
z#6LU22j  
2、景物的描写顺序有致,不能杂乱无章。 KR ~J~~A  
7[ -j\Z4J  
3、虽是在写景,要把作者的情感藏在里面,这样的景物描写的诗句才有生命力。 |,!gA yYP  
hx\M0^W?|  
这三点要记住。 !yZ6Q)  
OAQZ @  
        我们再来看下两个例诗: r@v:mx "  
TExCFSj  
精华欲掩料应难,影自娟娟魄自寒. InBq))fh  
Wj t4b`  
      一片砧敲千里白,半轮鸡唱五更残. Xb!^sO1  
Cic@ (@  
      绿蓑江上秋闻笛,红袖楼头夜倚栏. Z&)K;qz  
_j.eL|E  
      博得嫦蛾应借问,缘何不使永团圆! %SC Du$t]  
Y$HH@f )  
u7a<JYy! }  
+ZVV?V^bI  
        这个是红楼梦香菱咏月的,我们多次举例,大家应该比较熟悉了吧。 {kzL$R^E  
3"yxAqE\U  
一片砧敲千里白,半轮鸡唱五更残. d,VJmnL]  
9q{e84L:/  
绿蓑江上秋闻笛,红袖楼头夜倚栏. ^I107T*  
D:N =mXq  
        这个景物描写,由地上写到天上,由千里之外,写到身边。景物的描写是根据心中所想的顺序,也就是说是跟着思绪的起伏而写,我们再来看下,温庭筠的作品。 xx)cl(-:  
dlD[=0P r  
《苏武庙》作者:温庭筠 BfyMa$8@  
l=q8h|i  
苏武魂销汉使前,古祠高树两茫然。 ls"EP(o={  
jV/v.Ih  
云边雁断胡天月,陇上羊归塞草烟。 W{PB<T-{   
6~RnaG#6  
回日楼台非甲帐,去时冠剑是丁年。 u<) d42u  
~Fq7(L|X"+  
茂陵不见封侯印,空向秋波哭逝川。 P1EtYN_l  
>z~l-Vj^  
        这一首凭吊古人的诗。诗颂扬了富有民族气节、忠贞不屈、心向故国的苏武。晚唐国势衰颓,民族矛盾尖锐;表彰民族气节,歌颂忠贞不屈,心向祖国的时代的需要。温庭筠这首诗正是塑造了一位坚持民族气节的英雄形象。颈联的对仗颇为工巧,且用“逆挽法”,先说“回日”再说“去时”,灵活而不呆板,生动而不拘泥。 0F4x=YqM  
F =UIGxn{s  
我们来看下中间两联: ndI y&  
wZEX$%Rt  
云边雁断胡天月,陇上羊归塞草烟。 N? 8 +  
UXgUrO]oS  
回日楼台非甲帐,去时冠剑是丁年。 O6} z4A8m  
M7!3w$?>  
        说苏武出使西域被扣押,历经19年才回到中原,当他遇到汉朝的使节使,感慨万千。第二联没直接写感慨,而是写了过去在西域的一个场景。 s**3Y2Uh  
z7/ aj+Q{  
云边雁断胡天月,陇上羊归塞草烟。 >Wuk vN  
RH#"(hf+  
过去19年经历的艰辛,全在这场景中体现了。 z|}[tFyo  
<ZJt2?b  
回日楼台非甲帐,去时冠剑是丁年。 M~@ M~  
e?`X I\>  
        第三联的景物,是两个场景的对比组合。写看到现在的景物,已经物是人非,而当年奉命出使加冠佩剑,正是潇洒壮年。这样的景物描写是跟着思绪的起伏,而描写。虽然是一组组画面,但是完整的表达了一个主题。这个就是移步换景的另一种表现手法。 q=1j)A* G  
?L8 $%  
        随着情思而进行景物的转换,一组组画面,都为一个主题而服务的。也就是说,随着眼中所看到的景物,去描写要写出一副完整的画面,那么随着思绪起伏而描写,可以用一组画面来表达一个主题。 p8Jl9  
b'(6d4Wx2  
大家体会下,根据思维而变换场景,还可以用作,描写过去的事物。 /rrq2QraP  
+I WMdRE  
例如韦庄的一首伤昔 rFrESH f/  
xLS:`?}  
昔年曾作五陵游,午夜清歌月满楼。 "y4}!;g  
&nD}8|)A  
银烛树前长似昼,露桃花下不知秋。 =P2n9s?E  
r%A@=et8  
西园公子名无忌,南国佳人字莫愁。 ikof<g7p2Y  
-gd,&`38^  
今日乱离俱是梦,夕阳惟见水东流。 S/|nz P  
!,]JU& a  
中间四句全是过去的场景,描写的都是过去的种种美好的场景。 vwO(0!`  
!x ;Tm?  
P/W+{P  
: D<Al\0  
银烛树前长似昼,露桃花下不知秋。 0E?!=x3  
c="n2 Y%1  
西园公子名无忌,南国佳人字莫愁。 "PD>b(yj  
;P90-*hL9  
        可以理解成是一副画面,也可以理解成一组画面,根据情思的起伏描写景物,也可以描写出一副画面来。 F BCm< "(  
Z)cbo  
临安春雨初霁 iJS.dR  
g_VZ|8`%  
  c7{P4.kc  
[_Y*v+"  
戴颖涛篆刻【宋】陆游 Q>u*`e2U  
Gd +U;8v  
  世味年来薄似纱,谁令骑马客京华? o0 58Ls(  
_9N  
  小楼一夜听春雨,深巷明朝卖杏花。 d2?^i$,pF  
g (S\nr{u  
  矮纸斜行闲作草,晴窗细乳戏分茶。 os=, fH9  
pjYdrS  
  素衣莫起风尘叹,犹及清明可到家。  bm2,  
K_%iNg  
        我们来下这个,这个就是典型的移步换景,而不是移思换景。红楼梦中这样的诗多了呢。例如,宝玉的四时即事也多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。 oh~*/0  
f1OHJQx  
【B组18-成辛(368183597)  21:28:10正如现代小说的意识流吧】 F`}[s_8b  
2hd_QA  
        不错,意识流,就是我们讲的根据思绪起伏而变换场景。但是使用这个要注意一点,不要写的太晦涩,有时候意识流,写的让别人看不懂。 uMohp};`P&  
$-:% "f%/  
我们在看个例子: zu$=GQ.c  
BBFt~c>|  
春夜即事 2/FOqZbT=  
J6taP*+  
霞绡云幄任铺陈,隔巷蟆更听未真.  < c"4r  
3;[47.>,  
枕上轻寒窗外雨,眼前****梦中人. ?n3}@* }N  
PJosX78H4  
盈盈烛泪因谁泣,点点花愁为我嗔. |$JM@si'  
4t?YzB  
自是小鬟娇懒惯,拥衾不耐笑言频. :TGMt-1m\_  
/>\~@*a  
枕上轻寒窗外雨,眼前****梦中人. oU4^\!~o  
"85Vg6 Yw  
盈盈烛泪因谁泣,点点花愁为我嗔. U{!7Jn6  
<@5)#8%5  
B/%El  
ZB9/eSn\(  
    这个就是典型的移步换景,我们总结下。 hJ/:Sv~,9  
~ l&B{9  
移步换景有两个表现手法: -45"3f`CT  
Ajz pScY  
1、根据感官所看到的,或者听到的去描写景物。要注意景物安排顺序,要把这些井然有致的景物串成一副完整的画面。 7(\Q#&G  
Rw5 n!r  
2、根据思绪起伏而变换情感,要注意描写的景物可以是一组组画面,也可以是一副完整的画面,但是都是为一个情感主题而服务。 WDS} ~,<  
HPaEnauIl  
{>OFTk}.  
IU,'O.  


类别: 无分类 |  评论(0) |  浏览(7300) |  收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