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_D;/ljY
河北日报 作者:常方圆 朱艳冰 %2vE{RcH
分装环节,操作人员轻点控制屏,气流分装机便能自动进行调量、称量、剔除;装盒环节,自动装盒设备每分钟可完成320支药品包装…… >"dxycTtY
$|AIJE
7月22日,我们两位年轻记者陪同75岁的河北日报老记者檀淑英重访华北制药。在华药华民公司101车间内,檀淑英认真地看着,记录着。 <a)c|>1
%m5A(
8+
“和我印象中大不相同了。一进厂区我就在想,怎么一点异味都没有。”檀淑英说。 X91.YiN
PqF+@A!
“我们升级了设备、改进了工艺,车间都配备了空气净化系统,对废气废水还会应用多种技术进行处理。车间异味已经成为历史了。”华药科技部部长张锁庆解释。 3,&nPS|H(
@iRawT[(
檀淑英印象中的异味,来自抗生素生产中的发酵过程。 {Z|m:"jeaM
$l%^d+&^
被称为“共和国医药工业长子”的华药,自诞生便与抗生素有关。 K+^A+`-JS
j>yC/pA,?n
20世纪50年代,在被公认为是“新中国工业化奠基之役”的“156项工程”中,华药占两项,其中之一就是当时全国唯一的抗生素厂。1958年6月,华药生产的青霉素批量下线,让曾价比黄金的青霉素,降为几角钱一支。 eC47t}#W
'.+'lq1t'!
“在我省医药产业改革发展过程中,华药一直是一面旗帜。”20世纪八九十年代,檀淑英一直从事工业领域报道,曾多次采访华药。1997年2月19日,河北日报刊发了檀淑英采写的消息《我省向医药强省发展》,稿件中写道,华药等国有大中型企业要以新思路、新战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要求。 qkW(EZ!k
`3k%iI eM
“从获得全国医药行业第一个国家质量管理奖,到股票上市、组建集团,华药一直是国企改革的先行者。”檀淑英说。 0AYLIL?
,En)\q9B
听檀淑英讲起华药发展历史,张锁庆频频点头。他说:“改革创新永远在路上。现在,我们依然坚持深化改革创新,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,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新突破。” GzZd:8RZ
{
"1~\6Sl
在张锁庆的带领下,我们又来到了华药的企业展厅。青霉素类、头孢菌素类、免疫功能类、生物药类……展厅里展出了华药生产的百余种药品。 (jYU7o
Nu8ou
cr$
“这是华药自主研发的、我省首个获批上市的国家一类生物药,可以说是华药创新发展的新代表。”众多药品中,因多次采访过,我们对奥木替韦单抗注射液很熟悉,忍不住向檀淑英介绍起来:这款是我国首个重组全人源抗狂犬病毒单克隆抗体,填补了我国重组抗狂犬病毒单抗药物的空白。 voDBJh6Gi
Y]5=fz R
提起华药的生物医药产业,檀淑英并不陌生。“金坦公司是华药成立的首个生物医药公司,它成立之初,我就曾去采访。不过那时,生物医药还没有在行内叫响,是个前景未知的新领域。” ^7+Ae?$k5
< |